纳米是粒什么“米”
文/小令
上星期,2011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纳米科技专家百余人齐聚金鸡湖畔,就纳米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技术投资、传感器与MEMS技术产业化、纳米生物医药与安全等专题,展开科研、产业、投资等方面的深入交流。
尽管论坛并未提供同声传译,大多数人可能也并不理解专家口中的那些专业术语,但这并不妨碍本次论坛赚足各方眼球,因为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高规格学术会议。业内人士透露,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和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纳米科技大会是我国两大纳米科技大会,在业内有着“北科技”、“南产业”之称。
“纳米”无疑是当下一个时髦的科技名词,不过这几年有点泛滥成灾的味道。从纳米冰箱、纳米洗衣机到纳米丝绸、纳米雨具,再到纳米水,甚至中央电视台还曾专门做过一期新闻调查节目,揭露了一个“纳米技术点水成油”的骗局。似乎,一切产品加上“纳米”二字就是高科技,就代表潮流。
苏州有句老古话,叫做“枪毙带豁耳朵”。近几年,正因为应用纳米技术产品的混乱状况,甚至一些厂家居然把“三无”产品宣传成纳米产品。而人们买了所谓的“纳米产品”后,也没有相应的部门能做出准确的检测鉴定,这使得一部分真正应用了纳米技术的产品也被认为是在“炒概念”。抛开那种恶意的骗局,人们还是要追问:纳米技术到底是个花瓶式的概念,还是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高科技呢?
不妨从基本的概念说起。纳米,说到底就是微观世界的一个量度单位而已,1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1纳米又等于千分之一微米。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为0.05毫米,我们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即约为1纳米。所以,纳米这个概念本身没有任何技术属性。比如,香烟的烟灰粉末或自然土壤中存在的纳米粉末,即便也能够达到一百个纳米以内的尺度,但由于这些粉末没有特殊的结构和技术性能表现,所以还是不能称为纳米技术。
人们通常所说的“纳米技术”,是指在1纳米至100纳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的高新技术学科,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材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材料到了这个等级会出现一些奇特属性。例如,铁粉达到纳米等级就失去金属光泽变成黑色并有奇怪属性,就算是燃烧也剧烈很多。
早在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因曼就大胆地提出设想:“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的话,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因此,他被尊为纳米技术的始祖。而到了1989年,IBM公司的科学家用单个原子排列写出了IBM的商标,而日本科学家用单个原子排列出了汉字“原子”的字型。确实,纳米技术可以渗透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必将给人类的科技带来一场巨大变革,这恐怕也是“纳米”成为时髦术语的原因所在。上周举行纳米技术产品展上,人们可以看到:做饭的厨台同时还是一台触摸式电脑,音响可以做成衣服穿着走,柔性材料可以造出可随意弯曲的手机……而走进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孵化器———生物纳米园,就可以见识到更多纳米技术的神奇魔力,就园内企业现有的技术成果而言,已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
纳米技术是个好东西,不过,如今打着“纳米”旗帜的未必是真正的纳米技术。现阶段,纳米技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纳米这粒“米”,必须具备去伪存真的火眼金睛,但也不能因此失去追求创新的勇气,否则就必定会在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中失去自己的位置。在当前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期,纳米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园区引领区域转型发展的核心产业。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说:“如果把这些新兴产业比喻为撬动未来发展的金手指,那么纳米技术就能够把这些手指聚拢起来,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力量会更大。”
毫无疑问,在园区,纳米这粒“米”,就是引领新一轮发展的“1号产业”。
《苏州日报》201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