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思库 >> 人物专访
孙祥祯:用一个“全球老大”回报苏州
把生命融入苏州这片创新沃土

编者按
  用心体味,十年来,苏州这座城市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与工作的人,也在这巨变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有些梦想就是拥有一套住房,有一辆汽车,衣食无忧安宁而平淡;而有些梦想则是要创意创智创新创业成就一番伟业的。苏州就是这样一座城,生活创业两相宜,一座幸福之城,一座创造之城。为迎接十八大的召开,本报今起推出“见证十年·幸福之城”系列报道,记录这十年我们在这座城市感受的幸福和实现的梦想。

核心提示
      从一座宁静、安逸的古城,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高科技、创新型产业聚集地,苏州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看一组最新数据,苏州获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姑苏领军”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立项支持的企业已有345家,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分别达102项、146项,其中26家企业获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这些企业中,有55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已成功上市;有163人次入选省“双创”计划、7个团队入选省科技创新团队,5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不少人在探寻,为什么像苏州这样一座城市,能够在全球引智竞争白热化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记者近日走进苏州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等高层人才、项目积聚地,与正全身心创新创业的企业、项目负责人或领军人才的代表面对面,追寻他们激情奋进、实现人生价值的步伐,感受他们在苏州这块沃土上迸发出来的、足以感染这座城市的创造力和活力,试图从典型案例中找到答案——

孙祥祯(中)、李建华、许从应在一起讨论

                                          中国“MO”源之父孙祥祯:用一个“全球老大”回报苏州

  12年前,一位年逾六旬的南大老教授,带着科研团队和技术来到苏州。12年间,他们创办的企业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明天就将在深圳创业板鸣锣上市!这位老人叫孙祥祯,是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被誉为“中国的MO源之父”。“MO”源是一个英文缩写,即金属有机化合物源,直到现在,西方国家仍然严密控制着国防、航天用“MO”源对我国的出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MO”源研究列入了“863计划”。“MO”源属于国防战略物资,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也紧密相连。公司副总兼副技术总监、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许从应博士举例,“MO”源与氨气反应后,将生成的氮化镓薄膜割成小片,装上正负极,就成了发光二极管,制成的灯具寿命达30年,而且比普通灯具节能80%!“由于氮化镓外延技术的突破,半导体照明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产业的春天不久会到来。”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当年64岁的孙祥祯,怀揣着自己领衔的团队用整整15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兴冲冲来到了苏州。“后来,许多人问过我,为什么选择苏州?”老人记忆犹新,2000年8月,团队骨干和园区投资方负责人,在整整20天里马不停蹄,从广州到长春实地考察了七八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果,投资方一句‘这2000万元投定了,就算亏也认了’ 说得斩钉截铁,决心非常之大,让人非常感动”。“10多年来,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演变,我们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孙祥祯感慨万千,自己第一次来苏州,就被这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深深吸引了,“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各项科技扶持政策,让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这里就是自己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风水宝地’”。他说,这里区位优越、信息畅通,公司70%以上的原料、设备等的采购半径在100公里以内。
  创新不易,创业艰难。2004年,对于南大光电和孙祥祯来说,365天每一天都是“冬天”。国外“MO”源厂商联手降价,且幅度越来越大,甚至低于成本价,并以高薪从公司管理层及销售队伍中挖走了一批骨干。许从应回忆,“当时,员工工资只能暂时拖欠,房租、水电费交不起,数百万元银行贷款到期,每天都有一些员工辞职。”
  孙祥祯彻夜难眠、伏案疾书,向上级领导写信“求救”。其中有一封,就是寄给当时的园区管委会领导的。许从应说,“园区领导看到这封言辞恳切的信后,立即指派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企业调研,当即解决了所欠房租、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问题,并表示公司有困难需要帮助,政府部门将全力做好服务,帮助排忧解难”。“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企业也上不去,成功是属于团队和集体的。”孙祥祯就像一块引力巨大的磁铁,把一批批高科技及现代化管理方面的人才聚到身边,站在”MO”源的世界屋脊上不断开拓创新。许从应博士是孙祥祯的学生,1992年赴美求学,并获化学博士学位,是国家“02专项”特气项目首席科学家,于今年2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他告诉记者,自己是2008年到苏州看望老师时,被老师“劝留”下来的,“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正是这些,让我放弃了国外待遇优厚的职位,来到这里闯一片新的天地”。
  被聘为公司总裁的李建华,是一位曾在国外大企业担任过领导职务,经验丰富的管理专家。他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MO”源生产和销售企业,全球四大“MO”源制造商之一。在产品成功实现吨级化生产后,科研团队继续向产品全系列化进军,新开发了近20种“MO”源产品,在国际前沿技术上连续获得突破。去年,公司生产的“MO”源产品产量7-8吨,占全球的20%。成功上市后,到2015年,产量和市场占比,将 分 别 达 到28吨 和25-30%,成为全球最大的“MO”源产品制造商。
  据了解,南大光电的产品现已成功运用在“神舟”飞船、“东4”大卫星平台系列卫星以及LED等高科技产品上,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和垄断,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对国防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记者 邵群 
         2012年8月6日《姑苏晚报》节选
  •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苏ICP备11065850号-1

    电话:0512-62872168 传真:0512-62872168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0号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