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产业要建自己的“军工厂”

时间:2011-12-08 浏览:1356
苏州纳米产业要建自己的“军工厂”
专家咨询会引发“1号产业”头脑风暴
 
    在11月7日举行的苏州纳米技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咨询会上,全国顶级纳米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推进产业化进程、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纳米技术产业发展需要“金管家”;借力智库,实现专利增值;苏州纳米技术产业要有自己的“军工厂”等新颖的提法,引发了一场关于“1号产业”的“头脑风暴”。
  关键词
  金管家
  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特殊的“研究所”,研究所专家到大学、科研机构评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并为科学家提供申请专利等服务,还会帮助联系对口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研究所”从企业收益中收取服务费用。这样的“研究所”就成为服务纳米产业的“金管家”。
  智库
  目前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论文总数已居世界第二位,知识产权数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园区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纳米专利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智库”,可以利用全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成果;寻找适用的技术、人才;借鉴国外专利分析整合公司的做法,实现专利增值。
  军工厂
  纳米测试设备、加工设备,材料设备等领域是纳米科技中最关键的环节,重要程度类似于两军对垒中的“军工厂”,而这也是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纳米高地必不可少的“利器”。

  白春礼:纳米产业需要一个“金管家”
  目前,园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和社会资源集聚的模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据了解,今年园区政府科技投入将超过9亿元,先后出台了涵盖产业促进、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知识产权五大板块的政策性文件30多个,形成了较完整的创新政策扶持体系。
  今年10月,园区经过深入调研,出台了专项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政策,园区每年用于设立各类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和扶持补贴的资金达10亿元,鼓励纳米技术领域的创新、产业化、人才引进与培育、科技金融服务、产学研与国际化等各方面工作。
  白春礼指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园区还需要一个可以把“政、产、学、研、用”诸多环节连接起来的“金管家”。
  纳米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但并不是所有科研成果都可以真正转化为产品,其中政、产、学、研、用这根产业链条中存在信息壁垒是重要原因,比如,科学家研究的一般都是很前沿的东西,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做不一定符合企业需求,而企业对科学家做的东西可以有哪些产业化运用也不甚了解,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就形成了壁垒。
  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特殊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有专门的专家到大学、科研机构评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并为科学家提供申请专利等服务,完成专利申请后还会帮助科学家联系对口的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等到技术全部完成转化后“研究所”从企业收益中收取服务费用。
  这样的“金管家”服务突破了科学家、企业等产业环节间的壁垒,加快了各环节的对接和贯通,对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侯建国:借力“智库”,实现专利增值
  11月7日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园区省内首创了“纳米特派员”制度,借鉴“科技镇长团”经验,园区聘请省内外高校纳米专家到园区做科技特派员,指导纳米企业发展,为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年,已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8位纳米专家在园区科技局等单位任职,在纳米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构建起桥梁,推进纳米科研成果的转化。
  另据了解,经过近5年的发展,目前园区已逐步引进了一流的纳米技术创新成果及产业资源,园区集聚了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龙头、包括东大、中科大、西交大、苏大等高校和院所在内的近20家纳米技术相关研究所和实验室以及创新研发机构。在创新成果方面,已累计获得包括国家重大专项、 “973”计划、“863”计划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立项600余项,得到资金支持近4亿元,累计申请与受理专利超过1500多项。侯建国指出,推进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好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产业“智库”。他介绍说,我国是最早开始研究纳米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论文总数已居世界第二位,纳米科技知识产权数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园区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纳米专利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智库”,其一可以充分利用全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成果,其二可以根据园区企业发展寻找适用的技术,寻找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建立智库后,还可以借鉴国外专利分析整合公司的做法,实现专利增值。具体来说,通过专业人士对“智库”中的专利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后,用合理的价格购买一些目前看起来价值不高的专利,然后将其打包,形成不同类别的知识产权板块提升专利价值。

  江雷:打造纳米高地,还要有“利器”
  7日的会议明确了园区纳米技术产业未来发展将继续聚焦纳米材料、微纳制造、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以及纳米环保五大领域,形成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
  目前,园区已投资3.4亿元,建成了江苏省纳米加工、测试分析和工程化平台、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全国近300家科研院校和企业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
  江雷指出,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制定这样的布局是非常合理的,但在未来发展中,苏州还应当注重纳米测试设备、加工设备,材料设备等领域的布局,因为这些领域是纳米科技中最关键的环节,重要程度类似于两军对垒中的“军工厂”,而这也是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纳米高地必不可少的“利器”。
  此外,江雷还指出,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很长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苏州政府部门能研究制定长期政策,推进纳米技术产业稳健发展。                                      
                                                                                                                                 记者 施艳燕
《苏州日报》2011年12月8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