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力:一个文化融合的创业样本
文/柯轩
张其力,1980年至198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学系,现任益进信息集团中国区总裁,天使投资人,企业家。从南大求学到走上社会直至创业成功,张其力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但实际上却充满许多艰辛和曲折。

弃学从商:人生第一桶金
1989年1月20日,张其力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依阿华寒冷的冬天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他一门心思只想着努力钻研学问。除了学好专业课之外,他还把大量的时间继续进行计算机技术研究,梦想有朝一日可以进入IT行业工作。
1989年4月,机遇再次敲响了张其力的人生之门。一位名叫Guy Chiattello的美国人登了一则广告,招聘一位Windows 和C 编程的程序员,张其力当时从来没有见过Windows,更没有学习过C语言,但是他认为这是一次进入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绝佳机会。
当时很多人,包括张其力的大部分亲友都认为此举过于鲁莽,风险很大,只有妻子姚蕊坚定不移地表示支持。为了补贴家用,她放下身段,去老人院打扫卫生,去饭馆端盘子,苦活累活都干了。当地很少有人知道她原是一位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在中国大陆曾有着丰厚待遇的工作。
后来,Guy Chiattello成为张其力公司的合伙人。
当时Windows系统问世不久,张其力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这份充满挑战的新工作之中。张其力说: “那段时期每天要工作15-18小时。万事开头难,碰壁、挫折、失败是家常便饭。没有导师,也没有网络,全凭独自摸索。三个月后,我做出了第一个产品原型。”
Guy和张其力一起拿着这个产品开始了融资之旅。到了8月,两人融到了第一笔钱——75万美元,成立了一家名叫Prisma Software的软件公司。张其力正式辍学,成为公司的创始人兼任公司技术副总,对于做生意,他完全是个门外汉,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
经过努力,Prisma Software终于研发出了一款和Outlook颇为相似的软件系统——YourWay。此后的几年中,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成长,但是财务状况始终捉襟见肘。张其力为公司建立了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骨干成员大部分都是中国留学生。他们在一起努力工作钻研技术,业余时间打打球,那就是当年张其力和他的同事们生活的典型状态。
1993年,Prisma Software被当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软件公司之一Borland收购,这次收购让张其力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也随之进入了Borland公司,任系统架构师和研发经理一职,负责设计研发SideKick1.0、2.0版本,这是一款全球最畅销的个人信息管理软件,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年度最佳软件。在具有浓厚创新文化氛围的Borland公司,张其力如鱼得水,干劲十足,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在此期间,张其力申请了一项专利并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批准。这一年,他举家迁往世界创新的中心——硅谷。
上个世纪的最后五年间,在频繁的企业重组和兼并中,张其力干得风生水起。1995年,Borland的创始人、当时与Bill Gates齐名的Philippe Kahn成立了一家新的软件公司Starfish Software,并力邀张其力加盟。张其力欣然同意,他放弃了去微软的工作机会,带领团队加入了这家公司。他本人任研发总监。1998年,公司和产品被摩托罗拉公司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同年10月,张其力共同创办了另一家做社交软件的新公司ezSharing,2000年初,公司被women.com收购。
苏州:创业新旅程
2000年,张其力回国。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的南大校友、现任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局副局长黄建明邀请他来苏州创业。张其力称黄是他“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
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后,张其力发现这里的创业和投资环境非常适于软件外包。于是他创办了捷迅软件,主营业务是软件测试,本地化,软件开发,在中国拓展软件外包业务。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大。公司。当时软件外包在中国大陆还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中国仍处于大规模发展制造业的时代,而美国刚刚进入衰退期,互联网泡沫破灭,企业资金吃紧,因此新增了许多离岸外包业务。但是,在中国大陆,软件外包人才十分紧缺。2002年,公司被Agile Software收购,张其力担任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继续研发PLM系列产品。在此期间,公司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其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了苏州国际科技园的技术中坚力量。2007年,Oracle(甲骨文)以8亿美元收购Agile Software及其旗下的产品。
2003年,张其力与合作伙伴在苏州国际科技园共同创办了新宇软件,担任首席运营总监,公司在一年内由3个人成长到300人,很快成长为江苏省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张其力从来没有管理过这样大的公司,只能一点点学习。公司成长太快,出现很多问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其力说:“因为需要同时管理两家公司,因此工作十分辛苦,又要应付各种突发状况。但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开始出现盈利。”
2006年,新宇软件公司被美国Darwin软件公司收购;张其力决定回美国休整一年,陪陪家人,同时也好好考虑一下未来的发展。他开始收集各种素材和谐自己多年创业的经验和教训,思考和总结让张其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张其力看了很多书,又关注了很多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2007年8月,张其力就职于Convenos,担任研发副总职位,开发视频网络会议系统,潜心研究高效率视频、音频压缩算法;同时张其力在苏州创立泰豪软件,开展软件外包业务,Convenos就是泰豪的客户。泰豪软件于2009年4月被世界外包百强Exigen Services收购。张其力担任公司的中国区总裁,继续致力于发展高端外包业务。
当大多数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都在通过低成本的劳动力和灵活的项目周期提供服务时,益进信息却建立了在最短时间内交付最大业务价值的业务模式。得益于独树一帜的离岸外包业务模式。2010年,益进苏州公司成功获得了FACEBOOK的订单,成为这家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站在中国唯一的合作企业。这不得不归结于张其力建立的专注于高端服务外包的战略。
张其力解释说:“我们的离岸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欧美的高端客户。 所接的单子大约在每小时25美金的价格,这比一般的外包企业要高出一倍。为了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客户的要求,企业员工工作年限一般都在6年左右,经验丰富,这虽然会大大增加薪资成本,但是高端客户利润也大,这是个良性的循环。正是由于我们能在短时间内交付最大业务价值,所以客户群会更加信任企业,订单量也会更多。”
外包公司成长以后,人员会不断的扩充,人才就会被稀释。张其力表示:人才的饱和随之而来就是技术下降、质量下降、执行力下降。如果这样生意就会走下坡路。对于益进的发展,张其力打算在2011年将公司从200人扩充到400人,今后的苏州公司最多也就到800人的规模。
“业务量的增多,企业未必非要使用人海战术,而是要改变商业模式”,张其力说,“外包企业在发展中未必都要大包大揽,由于国内做软件外包的企业大大小小有很多,益进可以把手里规模较小的订单转交给声誉和技术都不错的小企业,跟它们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己只需要做好对相关企业的认证、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和产品的交付,拥有了一批合作伙伴,就相当于给自己的企业增添了左膀右臂,实力也随之增强。”这种商业模式,张其力希望在五年内形成规模。
为了理想而创业不息
作为多家IT企业的创始人,张其力多次成功地克服了文化隔阂,通过管理和技术优势完成了商业运作。回顾自己创业的经历,张其力感慨地说:“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有一个梦想,这是一个强烈的欲望,如果你想改变什么,必须想清楚,之后就必须永远坚持这一点。你只有很执着愿意承担风险才可以有微小的机会成功。”
在过去二十年的奋斗道路上,张其力屡次濒临绝境,几乎绝望,关键时候咬牙挺过来。现在回头看看才知道坚持的不易。
张其力说:“很多人都觉得我运气很好,创办的每一家公司都会被大公司所收购。可是谁又知道我们有多少次面临倒闭无钱发薪水的窘迫境地。但是只要你有信心,上天会为你开路。除了信心,你还要有敬业精神。只要努力工作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
掐指算来,从1989年张其力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开始,迄今已有22个春秋。在这22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如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早就可以偃旗息鼓,颐养天年了。但是,他依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念而继续奋斗着。
张其力透露说:自己的下一个创业项目,是开发一款全民运动的网络软件。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很富足,但是常常因为工作繁重,吃得太好,锻炼不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而目前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不是针对专业运动员的,就是纯粹为了应景。没有针对普通老百姓的。这是张其力的一个想法。创业首先要解决一些问题。可以给大众带来机会和利益。这是张其力创业的宗旨。
“如果有可能,我会工作到70岁。”展望未来,张其力充满豪情。“巴菲特说过,成功,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我希望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