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丙才:奇迹只有一纳米的距离

时间:2011-02-10 浏览:2255
潘丙才:奇迹只有一纳米的距离
  仅31岁破格成为南京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身兼多项国家级科技奖项主创荣誉,在纳米材料研发中紧密结合污水处理产业化;科技研发领域思维敏捷又是南大学校篮球场上优秀的控球后卫;毫无疑问,从红润的气色和神采飞扬的神情上也可以看出潘丙才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的科学家。
(潘丙才,1976年出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园区首届金鸡湖双百人才、第四届园区科技领军人才) 
“我所做的就是让纳米材料活泼的吸附力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神奇力量”
    在独墅湖会议酒店的大堂里,潘丙才给自己点了一杯普洱茶。玻璃杯里普洱茶的热气悠悠的散发着,身穿豆绿色灯芯绒西装配着一条淡蓝色牛仔裤的潘丙才看上去非常年轻。他侧坐在紫色的沙发上,用个性生动的语汇描述了他的专业领域,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科学工作者用如此人文个性的语言去描述自己所研究的科学专业领域,当然前提是你还得适应他极快的语速。
   “纳米是一个距离概念,10的负九次方米。它似乎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距离概念。一块铁放在桌子上你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变化,猜猜看如果把铁原子缩小在纳米距离中会发生什么?”潘丙才扬头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嘭,燃烧!”
    从水污染的普遍情况来看,公布的数据近乎让人感觉到哀伤。每年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水域,污染范围也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污水处理、污染物处理产业也在大步新兴发展。
   “我所做的就是让纳米材料活泼的吸附力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神奇力量。”潘丙才用言简意赅又非常富有人情味的话形容了自己正从事的污染物处理纳米技术:“人对环境质量的期望是永无止境的,水中很多污染物像有毒重金属等含量是越少越好。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处理技术往往只能解决传统的问题。纳米材料的特性是小而活泼,就像一个不安分的人,能量十足、能力超强,但控制起来也很困难。纳米材料的抓污性很强,但怎们能控制住它不乱跑?让它又活泼又听话?我就是研究这个课题的。”
  “通常我们的直接研发思路是能不能想办法直接把纳米材料紧密地固定在众多载体材料中,比如一些高分子材料上;经过了无数尝试,这个想法在工业化上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为什么不可以倒过来想一想?我们把高分子的分子链设计成纳米球形状,再想办法把一些原子放在纳米球内,并让原子在纳米球内进行生长,让原子成长为纳米材料,这就是我研究纳米材料和研究高效处理分离污染物核心技术的关键。”
“我是在时尚圈外的时尚人士”
   正如我们所想象,作为科研工作者,潘丙才的生活几乎和实验室、科研基地、工厂接触最多。而社会生活中的所谓时尚,几乎与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无缘。手握IPAID的潘丙才对时尚不屑一顾,“时尚往往是商业化过程中的产物,更新换代很快。做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要寻求永无止境的原动力,才能做好百年老店。”但潘丙才思索了一下补充到:“如果给时尚一个褒义的定义的话,可以解释为走在最前沿的人。”作为纳米技术污水处理最前沿的科学家,毫无疑问,逻辑推导出的结论他自己也是“时尚圈外的时尚中人”。
   这位思维发散而活跃潘丙才的成长经历也充满了超能动力和跳跃的特性。1993年在浙江一所省重点高中就读的潘丙才本来已经有机会保送北大经济系就读,但他还是决定参加高考,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经意之间进了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系”。
   潘丙才回忆自己在南京大学里最幸运的事是遇到了自己的导师——张全兴教授。当时治理有毒化工废水时常有的微生物处理方式很难稳定见效,而通过蒸发分离有毒物质又有着昂贵的经济成本,于是采用高分子吸附材料处理化工废水成为了当时有巨大潜力的研究课题。
    天道酬勤。2002年市场上对水污染处理有着很大的需求,潘丙才在导师创办的公司里边做科研边和产业化对接。2003年潘丙才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已经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的主创人员之一。2005年成为南京大学副教授,2007年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创人之一,同年被南京大学破格提拔为教授,31岁的潘丙才成为了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08年潘丙才获得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每两年颁发的亚洲青年研究员奖励,并作为第一届自然科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他笑称获奖感言“不小心被人看上”,背后有着多少钻研中的心血和付出,恐怕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兴趣永无止境是科研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由于纳米材料在工业废水处理上有着神奇的效应,市场上对纳米吸附材料的需求已经是供不应求,显然实验室规模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大生产的需求。2009年,潘丙才挽起袖口,穿上工作制服,在国家工程中心材料基地里做起了机械工人,自己动手改造相关装置设备,使得纳米高分子吸附材料最终可以大量生产,甚至达到了成吨规模。
   “我对未知世界的兴趣永无止境,这个就是科研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研究了纳米材料深度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以后,潘丙才还关注水中其他污染物的处理,比如经常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磷。2009年5月,潘丙才决定在创业天堂苏州成立自己的公司——江苏永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我和苏州有很深的缘分。苏州有南大研究生院和高技术研究院,有很好的创业环境。园区有很多高尖端的生产型企业都在和我们合作。”
    2010年,联合国大学高级研究院、德国科技教育部等机构联合颁发给他亚太地区水领域“青年科学家”荣誉。2011年1月22日,潘丙才作为首届金鸡湖双百人才、第四届科技领军人才在园区领奖。
   “在领奖台上,我头脑中闪现了‘任重道远、前景光明’八个字。我是幸运的,至今已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强大的研究队伍。我觉得人所获得的终究要反哺给社会,做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处理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们对社会责任感也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实践,这个就是我带领研发团队在这个领域进行创业的初衷和动力。”
作者:薛薇薇 摄影 葛宝健
来源:现代苏州—全景金鸡湖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