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高丽 明非独材力 终藉栋梁深

时间:2011-06-13 浏览:1378
访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高丽女士
 
    编者按:日前,美国亚特兰大华文媒体《多维时报》和《美中报道》特约记者宗翔就苏州工业园区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采访了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副主任高丽。《多维时报》立志成为海外最职业、最大型的中文周报,创办以来一直努力提高新闻品质,以特别新闻视角报道华人生存的热门话题。《美中报道》以服务华人为目标,采用多媒体手段,集新闻时事、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博客、论坛、娱乐、信息交流、网友互动等为一体。以下就是专访实录。
 
明非独材力  终藉栋梁深
——访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高丽女士
    在今天的海归回国创业采访中,我们有幸采访了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兼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副主任高丽女士,请她谈谈苏州工业园区招才引智的情况。

(高丽,苏州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兼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副主任)
    记者:高主任,能否介绍一下苏州工业园区招才引智的背景及大致情况?
    高丽: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自1994年成立以来,园区从从发展中高端外向型制造业起步,成为了举世瞩目的高科技制造中心,在短短的16年,取得了四个超千亿的成就,(GDP、累计上缴各类税收、实际利用外资和注册内资)。近年来,先后推出了科技跨越、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生态优化等发展计划,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和二次创业战略。
2011年,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园区“三化三型”的新定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和幸福型新城区),提出了包括创新引领和人才强区在内的六大战略。
应该说,在园区这样的快速发展中,其中一条主线就是正确处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关系,实现产业集聚人才与人才引领产业的互动循环,为加速开发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
人才战略的第一个特点,是通过产业吸引人才、再以人才引领产业,努力形成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把园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智力经济特征明显的国际化人才高地。面向全球视野,抢占人才引进“制高点”,持续地、系统地以新兴产业招商带动高端领军型人才的引进,随着园区的“3+5”产业规划的出台,尤其是园区将纳米技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接下来,园区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软件与动漫、融合通信和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成立了国际科技园、生物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等专业的科技载体和招商及服务队伍来引进科技创新型项目和人才团队,引进了海外高层次人才2200多名,其中1/4为创业人才,创办“海归”企业300多家,占苏州全市50%。2007年开始实施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已评选扶持领军项目、孵化项目和成长项目近180个,至2009年全区入围国家重大专项120多个,拥有院士创业团队8个,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国家海外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团队34个,1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6人,占全省8%,入选姑苏领军人才41人,占苏州全市60%。

(190名领军人才在苏州工业园区首届金鸡湖双百人才大会上受表彰)
    为了进一步发挥人才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对人才政策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2010年8月,园区正式启动实施 “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按照这份计划,从2010年开始,园区将用五年时间,每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重点引进和培养“千人计划”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姑苏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等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名。最新的人才政策覆盖了从高端领军人才到高级技能型人才,从科技创新的专业人才延伸到服务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从制造业领域扩展到了现代服务业等。     
    人才战略的第二个特点,是紧扣产业发展,打造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早在1997年,园区就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思想,按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和管理软件,建起培养外企“灰领”的西点军校——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中国最成功、江苏规模最大的职教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100%。为满足科技跨越和服务业倍增对人才的需求, 2003年起,园区选择美丽的独墅湖畔,采用资源共享形式,专门建设一个以培养研究生为重点的“高等教育区”,现有16所高校,58000多名学生. 2009年又率先建起全国首家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不断满足园区对软件及服务外包等紧缺型专业人才需求。同时在全国十多所重点高校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建立完善覆盖各重点大学、职业院校的人才网络,为园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园区充分发挥海外招聘、异地招聘、校园招聘“三大品牌”效应,累计吸纳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万名,外籍人才5000多名,大专以上人才总量保持国家级开发区首位。

(苏州国际科技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天堂)
     记者:非常有吸引力。假如我是个海外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有兴趣回国创业,请谈谈如何联系你们,申报项目?
     高丽:我所负责的苏州国际科技园主要服务的产业是软件、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融合通信、光电通信等产业,这方面的项目可以直接联系我及我们招商部门的同事(科技园网站:www.sispark.com.cn,我的邮件地址是daisy@sispark.com.cn,招商部邮件地址:zsb@sispark.com.cn) 。若是生物医药或其它方面的项目,我们可以推荐给园区其他相对应的部门。
     1、对于常规的科技项目落户,具体步骤是:
     1) 联系招商部的项目经理
     2) 将项目计划书发给项目经理; 进行沟通交流及面谈
     3) 项目经理会给予项目启动及可获前期扶持政策的建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申报园区领军人才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周期,从材料提交到最终结果颁布,大致需要5-6个月左右的时间(园区领军人才网站:http://techpioneer.sipac.gov.cn/)。具体流程是:项目申报表格材料提交给招商团队---招商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沟通---通过初步筛选的项目上报园区科技局(初步筛选)---科技局组织专家小组对书面报告评审(第一轮正式评审)---经过第一轮面试的项目进入专家小组面试(第二轮正式评审)---领导面试----宣布评选结果----政策执行。
     此外,申报苏州市的姑苏领军人才项目、江苏省的创业创新人才项目等,都需要通过各专业的科技载体的服务团队来上报。
     记者:与中国其他省市类似政策相比,你们有什么特色?
     高丽:首先我简要谈一下园区与其他开发区的不同之处。首先,苏州工业园区是由中新两国合作,这是苏州工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最大的不同。其次,管理结构不同。苏州工业园区设有理事会,中新两国副总理担任主席,定期举行会议,为园区的发展指明方向。第三,使命不同。苏州工业园区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借鉴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公共行政管理经验。发展到现在,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指出,现在要互相借鉴,新加坡也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有所创新之处。第四,模式不同。苏州工业园区一开始就有中新两国有关方面指定的良好规划方案,之后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严格贯彻执行,是一种成品开发模式,而非那种滚动开发模式。苏州工业园区奉行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原则,按照“九通一平”标准,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整体通过了ISO14001认证。
     至于政策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可以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 园区2007年启动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 2010年启动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我们与以色列合作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知识产权银行,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在中国成立了国家级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并成为第一个国家级的“服务贸易示范区”。
    应该说园区一直都走在国内各城市和开发区的前列,在中新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政策的先行先试,同时,这些政策的实施力度是非常大的,我们也有一支完善的执行团队。另外园区有独特的公积金政策, 及率新推出政府优租房政策等。
    记者:很有魄力。大多数海归企业家本身是科学家。有许多管理技能科学家是不具备的。请谈谈你们怎样对海归企业家进行创业辅导?
高丽: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倡导打造学习型组织,其中包括重视海归企业家的创业辅导。 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专业的投资机构(比如园区的原点创投),在给予早期风险投资的同时,投资人整合自己的资源对每个投资项目给予辅导。
   (2)项目落户的载体(比如我们国际科技园),重视项目落户的深度服务,我们联合一些专业协会、机构比如AAMA亚杰商会、华源科技协会(HYSTA)、TEEC(清华企业家协会)中欧商学院,引进有丰富创业经验和实战的企业家和专家开展讲座、沙龙、培训等,并积极支持创业企业家参予如“联想之星”、“摇篮计划”等计划。
   (3)园区管委会于2009年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更广泛的资源来为企业家服务,包括创业辅导和培训,2010年正在推出导师制,会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企业家为园区的创业导师。
   (4)积极支持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博士联谊会、清华苏州商会等高层次人才组织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鼓励企业家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

(亚杰商会创业导师在与园区优秀企业家亲切交流)
    记者:真棒。资本是公司运行的血液。没有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仅仅靠好的创意,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请谈谈你们如何能够帮助创业企业融资?
    高丽:我们在创业企业投融资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
    首先,园区积极打造市场化和活跃的投融资环境。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股权投资的集聚地。硅谷有Sand Hill Road,我们有Sand Lake(沙湖股权中心),目前园区已有股权投资机构近100家,注册资本规模累计超过180亿元,苏州市备案的创投机构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而全市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的创投机构近一半都在园区注册,已成为江苏省内创投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股权投资产业的发展对园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也是明显的,仅去年就有40余家科技企业获得了总额近3亿元的创业投资。
    早在2006年,苏州创投集团就联合开行发起了中国第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支总规模10亿的引导基金,园区创投引导基金一共在园区投资了16家创投基金,子基金总规模43亿元人民币。2010年12月率先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国家级600亿母基金,首期资金规模150亿元,分为PE(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和VC(风险投资)母基金两个板块。
    2010年,我们和以色列Infinity基金合作在中国推出第一个“知识产权银行”(IP Bank),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的融资和业务模式。
    除了打造股权投资的良好环境,园区还致力于推进科技企业债权融资工作,2010年,园区跟农行合作设立了一个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交通银行也率先在园区设立了科技支行(目标是成为中国的硅谷银行),针对创新型经济发展,开发金融创新产品。
    其次,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也相当大。苏州工业园区政府通过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科技项目启动资金等系统化的工作机制,来引导和与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形成互补和互动,政府资金既直接参与股权投资(通过领军计划严谨和市场化的评价流程),也直接组建科技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优秀的服务团队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上下有一支强有力而专业的服务团队和长期的机制来帮助项目团队和这些资金体系进行对接,除了日常点对点的项目推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会分别在每月的第一周和每月的地三周举行一场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的对接会,我们还和一些专业机构联合举办大型的创业、创新路演活动,比如《创业邦》的Demo China等活动。园区的团队还会帮助项目一起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扶持。
    另外,我们特别重视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的宣传,在适时地时候在适当的媒体上宣传,对于项目的后续融资和市场推广都有一定帮助。
    记者:太好了。您对今后有志于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才有什么忠告?
    高丽:不敢说是忠告,只能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创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事业,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需要非常谨慎的来对待,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创业投资的失败率高达80%,新药开发的失败率高达90%,对于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借用毛主席的话,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实现价值的雄心壮志),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尊重和了解经济和企业管理的规律及知识)。
    首先说一下人的因素。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审视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要回到祖国来发展,不一定只有创业这条路,目前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很多其他的人才吸引政策,除了创业人才,也鼓励创新人才,比如园区的科教领军人才(兼职教授)。要选择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包括自己内部的团队和外部的合作伙伴。个人和团队的信用非常重要。
    其次是项目选择要慎重。(1)意义和价值:选择做有意义的事,即使没有获得商业的成功,但也是有益的贡献,创业是为了实现价值,而不是为了金钱、鲜花和荣誉。但选择了创业以后,的确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创业的目标首先还是要用商业的规则来实现。(2)不要抱着投机的心态,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的跟风。思路要放开,不要单纯强调技术至上,联想的贸工技的路线是很可取的,不是一定要做产品的公司,也可以做贸易,代理,或商业模式的创新(当然,这种创新也是很有挑战的)。(3)要以市场为基石,而不是过分依赖政府的补贴和鼓励政策,对政府要有合理的期望。
    第三、关于地点和资金的选择:要考虑几个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市场、产业链环境以及您的优势资源在哪里。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考虑。不要因为有一些非常容易的前期资金和所谓的政策而贸然决定,这个会迷惑人,会影响客观的判断和决策。“钱多、人傻、速来”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第四、创业贵在坚持。若选择要走这条路,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去,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国际科技园非常欢迎大家,无论项目是否适合落户在园区,我们会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提供我们有限、但却非常真诚和务实的建议和全力的帮助,在这片热土上,已经有一大批创业者,大家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交流,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来面对创业路上的挑战,共同成长,走出一条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肯定是人才。“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创业创新的伟大使命,要依靠海内外英才齐心协力才能实现。借此机会,我要向有志归国创业的科技精英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欢迎,也希望苏州国际科技园能够成为你们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热土。
    记者:谢谢,非常好。高主任,谢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采访,我相信读者一定能够从中了解到很多信息。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宗翔
 

联系我们